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7月6日,广州召开了高质量发展看广州——《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据了解,该意见作为广州市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聚焦技术供给、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金融赋能五大核心功能,推动广州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
政策干货:设立50亿元“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从政策解读会上了解到,广州产投集团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设立了50亿元的“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已有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共同成立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超过8亿元。
广州产投集团副总经理姚朴在解读会上介绍,广州产投集团是广州市的战略投资发展平台、国有股权持股平台和资本运作管理平台,资产总额超1500亿元。作为广州市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今年2月,广州产投集团牵头成立了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服务广州科技创新战略。特别设立50亿元的“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专项基金最高出资比例可达50%,重点投向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如何发挥金融资本杠杆作用,推动社会资本投资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和项目?
为此,《意见》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科创基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型研发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申报设立科技创新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项目。
在运营管理机制上,《意见》提出,试点实施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机制改革,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其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可以货币出资方式持有50%以上股份。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盈余的国有资产增值部分可按不低于50%的比例留归运营公司。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产业基金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还是非常重要。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区别于大学、企业或科研院所,之前靠从市场上赚回来的钱一点点去做技术的研发投入进程会很慢;但如果我们跟社会资本资金链结合,有望大大加快我们的进程,尤其是刚起步的市场前景较好的产业化成果需要资金,但是它还没到能够从市场上拿回来资本这个阶段,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有社会化的资本能够再起步助力,这对项目的初期的启动和未来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初见成效: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作价入股
新型研发机构具备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也有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同时相关技术与市场契合度非常高,除了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形式输出科技成果,孵化企业也是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的重要形式;此外,研发机构还具备依托专业技术支撑集聚专业领域企业的优势。为此,《意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科技成果作价、资金投入等方式参股孵化企业,并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与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合作,推动创办或引进孵化的企业落户广州。
据统计,目前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作价入股、建设孵化载体等方式开展企业孵化已初见成效,技术作价入股35家企业,其中2022年技术作价入股13家企业;累计孵化801家企业,培育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2022年新创办企业88家。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这也正是国家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进而解决传统科研机构转化能力不足问题的重要原因。如何以实现市场化“造血”为导向?如何突破分配成果转化产生收入这一制约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难题?
在这方面,《意见》亮点之一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积极输出技术和知识产权等科研成果,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可以奖励给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而不仅仅是只给到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意见》还明确了奖励的具体比例,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70%以上,或者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出资比例70%以上可以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5%以上或者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出资比例5%以上可以奖励给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2022年,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技术性收入达19.79亿元,其中技术服务收入14.76亿元,技术开发收入4.79亿元;服务企业5438家,有效支撑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支撑方面,广州作为省会城市,汇聚了许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意见》也明确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及其人才团队,按市属单位享受市级现有人才政策相关待遇。
全国唯一: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八年增长的一线城市
新型研发机构依靠“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型”做法,逐渐成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广州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目前,广州全市现有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连续7年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其中引进金力、赵宇亮、叶甜春等领军人才作为院长领衔共建了14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占全省70%。广州新型研发机构已经进入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广州根据这几年的实践,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摸索,6月份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在政策解读会上,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李江说,作为广州市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意见》首先明确了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包括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并聚焦围绕技术供给、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金融赋能五大核心功能,分总体要求、支持和鼓励措施、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全过程管理、其他等四个部分提出23条意见,着力强化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朱文彬是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科研部部长,在《意见》解读会后难掩兴奋之情。
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新型研发机构和传统的研发机构有很大的不同,《意见》对科研机构、团队的激励机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他举例说道,研究院高分子摩擦材料中心主任袁博士带领的团队,在原来的传统科研院所里面,对于资金的这种横向收入奖励、股权奖励肯定没那么多;他们去年的某项技术实现技术转让,收益有3000多万,在这个三千多万里面,第一期是1500万已经到位,后期研究院会按照奖励制度,扣除项目涉及的研发成本之外,其他的收益他是完全可以自己支配的,且奖励比例较大;包括股权奖励虽然说市里面规定是说50%以上,然后研究院配套更为灵活,对于在黄埔区落地到黄埔区产业化的项目,股权奖励知识产权基本上都达到70%以上,对于科研人员非常有积极推动作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陈倩校对 | 赵丹丹
关键词: